首页 > 乡村振兴 正文

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夏秋季田间管理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13-07-23 

  王世荣      研究员      宁夏农科院

  2013-7-23
  一、我区马铃薯的形势
  二、今年的气候特点
  三、田间管理的要点
  一、我区马铃薯的形势
  我区马铃薯近几年种植面积突破了400万亩,主要集中在干旱少雨的宁夏面部山区,西吉、海原、原州区及各县。是南部山区的主导产业之一,也是主要特色农作物之一。由于马铃薯的经济效益高,川区近年来的面积也越来越大。
  二、今年的气候特点
  A、降雨量大
  B、土壤湿度大
  C、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大
  A、降雨量大
  7月8日白天,银川、吴忠、中卫部分地方以及固原市出现降雨。其中固原市累计雨量普遍在19.2毫米至77.3毫米之间;全区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泾源县二龙河林场一带,累计雨量77.3毫米。7月8日夜间,吴忠东南部、中卫南部及固原市有中雨,六盘山区将有大雨。
  今年进入7月以来,南部山区连续多次降雨。累计降雨100毫米以上,土壤温度大,空气温度偏低,改变了往年南部山区干旱少雨的局面,有利于马铃薯在南部山区的生长。
  B、土壤湿度大
  由于降雨量的增大,土壤含水量也很充足,非常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。相对来说,土壤养分需要增加,这就为中后期管理提出了新的需要。我们不能按照往年的干旱情况来进行管理,要多注意施肥、防病、除草工作。
  C、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大
  由于土壤、空气中湿度的增加,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,据有关资料报导,当空气湿度在90%左右、温度在20℃以上,连续10小时以上时,一周以后,就可能大面积发生病毒病。所以今年发生病毒病和其它病害的可能性大于往年,应当引起农民朋友的重视。
  三、田间管理的要点
  目前马铃薯生长进入块茎形成期、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,也是需水、需肥的关键时期,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,对于确保马铃薯稳产高产十分重要。结合今年的气候特点,大家主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。
  1、增放肥料
  2、中耕培土除草
  3、防止徒长
  4、病虫害防治
  5、适时收获
  1、增施肥料
  植株生长健壮的田块,可用0.3%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追肥2~3次;也可以每亩用尿素3两、磷酸二氢钾4两、红糖5两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,防止早衰。
  植株瘦弱,叶片颜色发黄,呈现明显脱肥的田块,要及时追肥,亩施尿素10公斤,硫酸钾10公斤,磷肥20~25公斤,旱地可在距植株根部15厘米处穴施,有条件的地方,可结合灌水,进行冲施。
  我区南部山区马铃薯多年来,特别是旱地,由于干旱,产量低,都是施肥不够,所以产量不高。今年雨水充足,施肥增产的效果肯定好于干旱年份。所以大家要重视马铃薯的施肥,施肥不能晚于7月底。          
  2、中耕培土除草
  露地、半膜或膜侧方式种植的马铃薯,要及时中耕、培土,在去除田间杂草,避免草、薯争肥水的同时,可加厚土层,增强土壤通透性,提高土壤温度,增加块茎生长的土壤范围,增多地下根茎,利于块茎膨大,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作用。另外,可防止薯块外露,形成青薯,降低品质。对于全膜方式种植的马铃薯,要手工拔除杂草,尽量保护地膜,减少水份蒸发。
  1)中耕、追肥。要因地制宜地的进行中耕松土、除草、追肥,可促进营养物质向块茎积累,既使块茎膨大,又能改善马铃薯品质。 马铃薯每个叶腋在黑暗条件下都可萌发匍匐茎,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,因此,培土可以增加地下茎节数,有利于多发匍匐茎、多结薯。同时,培土还可以防止块茎外露形成青头、绿肩,影响商品性。培土与中耕是一致的,中耕为根系和块茎的生长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,增温保墒。中耕培土一般2—3次,头遍要深耕少培土,以后要浅一些,同时多培土。
  2)摘花除蕾。在初花期应摘花除蕾,减少花蕾对养分的消耗,增加营养物质向块茎积累。
  3)除草
  杂草与马铃薯争水、争肥、争阳光、争空间,对产量影响很大。而且杂草还是很多害虫的寄主,向马铃薯传播病虫害。除草要坚持除早、除小、除净的原则。
  人工除草的优点在于既除草又松土,对提高地温、保墒有利。缺点是费工、费时。人工除草分为苗前铲地、苗后铲地。苗前铲地对早春性杂草和宿根性杂草的铲除效果好,还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出苗。苗后铲地一般待马铃薯出全苗后除草松土,提高地温,促进根系发育,以达到根深叶茂。视田间草情,于发棵期铲二遍,促进植株长成丰产株型。一般铲完地后,结合中耕培土,对杀灭杂草,促植株健壮有利。 
  药剂除草的优点是省工。结合地膜覆盖,除草效果可达90%以上。一般采用播前混土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较好。如用50%乙草胺乳油,每公顷用1—1.2升加水380公斤,播种后喷雾,然后覆盖地膜,可比不喷药覆盖地膜增产10%以上。
  3、防止徒长
  由于今年雨水较多,个别地块氮肥偏多,造成部分马铃薯徒长,植株严重拥挤,枝叶互相遮荫,对地下薯块膨大,夺取高产产生不利影响。要采取相关措施,抑制徒长。
  目前应用的抑制剂主要有多效唑、矮壮素等。在马铃薯现蕾到花期,每亩用15%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~80克兑水30~50公斤,或每千克1至6毫克的矮壮素溶液叶面喷雾,隔7-10天喷1次,连喷2次,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对茎叶中的养分向块茎中运转有良好的促进作用,可以防止植株徒长,提高大薯率,增加产量。
  另外,应及时进行疏枝,去除病枝、弱枝,增强通风透光,减少病害在花蕾形成期,及时摘除花蕾与摘心打头,抑制顶端优势,避免养分消耗,促进养分集中供应块茎,增加产量
  4、病虫害防治
  马铃薯的病害。主要有晚疫病、早疫病、病毒病、黑胫病等。早、晚疫病的防治要坚持“防早、防小、预防为主”, “及时防治”与“连续多次防治”相结合的原则
  ①中心病株处理。在田间当发现中心病株时,要连根及薯块全部挖出,带出田外深埋(深度1米以上),病穴撒石灰消毒,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施58%甲霜灵锰锌进行控制。
  ②大田化学防治。每次亩用58%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77~120克(有效成份45~70克),或58%甲霜灵锰锌粉剂80~100克,或72%双脲锰锌粉剂75克,兑水50公斤大田喷药。视田间发病情况,每隔7~10天喷药一次,若喷药后8小时内遇雨,要及时进行补喷。
  早、晚疫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一1000倍液、58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―10天1次,连续防治2―3次
  晚疫病。主要症状为叶正面有不规则的褐色病斑,叶背面病斑周围有白色菌丝。
  虫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虫、蚜虫和小地老虎、蛴螬等地下害虫。
  蚜虫主要群集在嫩叶的叶背上吸收汁液,造成叶片变形、皱缩,是传播卷叶病毒等病毒病的主要害虫。可用呲虫啉、一遍净或大功臣1500倍液喷雾。
  小地老虎又称地蚕或切根虫,主要咬食马铃薯块茎。用5%抑太保乳油2000-2500倍液或40.7%毒死蜱乳油100-150ml加水40-75kg喷洒地面。
  蛴螬幼虫在土壤中啃食根、块茎。用50%辛硫磷乳油50g,加水3kg,拌细土25kg,或2.5%敌百虫粉剂拌土30-50kg配成药土,结合施肥整地撒施防治。
  5、适时收获
  马铃薯生长期约 150 天左右,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成熟期,要结合 当地气候和惯例,当地上部茎叶基本枯黄、块茎容易分离时,选晴天 收获,尽量减少创伤,防止窖藏期病害。如果晚疫病侵染但不太严重, 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出田块,防止薯块接触感染。收后薯块可适当曝晒,使伤口愈合,及时入窖贮藏或销售,以免变绿,产生 有毒物质,影响食用和商品性。